论点
架构风格
面向对象、管道-过滤器、事件机制
企业集成架构以及应用
采用:JavaEE、Web Service
- 有哪些基础功能和关键技术
- 你参与的项目是如何围绕基础功能集成的?
- 你使用了哪些关键技术以及原因?
基础能力:通信服务、信息集成服务、应用集成服务、二次开发工具、平台运行管理工具; 关键技术:数据格式转换,包括XML等;分布式应用集成框架,包括 JavaEE、WebService等
面向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
面向服务架构
SOA中包含哪些服务类别:
- 连接服务:面向服务的骨干,支持服务相互连接、服务之间的通信和交互基础上,还提供了安全性、可靠性、高性能的服务能力保证。ESB
- 协作服务:通常由通信代理和Web服务代理两部分组成。通信代理和连接服务中的通信代理实现内部有效的数据通信,Web服务代理和外部的公共注册中心交互,注册对外开发的Web服务以及查找所需要访问的外部Web服务。既可以实现组织之间的交互通信,也可以实现组织内部之间的交互通信
- 业务服务:为新建的服务提供特定运行支持环境。业务服务的运行信息由运行管理服务保存,业务服务也接收并执行运行管理服务的管理和控制命令。
- 业务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的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它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并使用一定的规则完成调用。业务流程可以又不同粒度的服务组成,其本身也可视为服务。
- 交互服务:实现人与服务之间的交互功能。人员需要请求服务时,向连接服务发送消息请求,由连接服务查找服务,并将服务请求传递给服务提供者。
- 信息服务:特指上层应用系统、同层的其他服务等提供数据访问以及资源访问等服务。目的是使系统能够统一、透明、高效地访问和操纵位于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为实现全局数据访问、加快应用开发、增强网络应用和方便系统管理提供支持。
技术
- 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基于XML描述Web服务如何通信和使用的,提供服务提供的功能、服务支持的通信方式、服务所在位置的信息
-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协议,用于在Web上进行消息传递。允许应用程序在分布式环境下进行交互,并支持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之间通信。(跨编程语言、跨平台)
- UDDI:统一描述、发现、集成,定义了服务注册和发现Web服务的方法。!一服务提供方通过UDDI将服务注册到服务中心,服务消费方通过UDDI在服务中心上查询服务。 Web服务的三大基础标准
微服务
- 优点:
- 跨编程语言
- 独立扩展(方便小团队开发)、功能明确、
- 服务模块化:只关注自包含的功能或者服务
- 可用性高
- 缺点:难测试、难部署、对团队协作要求更高、复杂度更高
服务(通信)、网关、测试、部署
软件设计方法以及应用
- 形式化方法:高质量、统计、盒结构、数学验证
- 结构化方法:面向数据流,数据流图、数据词典,E-R图,无法描述,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N-S图,PAD图
- 面向对象方法:自底向上,UML(用例实现图、类图、状态图、活动图)、4+1视图,封装、继承、多态
- 原型方法:抛弃式原型、演进式原型
软件系统建模方法以及应用
- 结构化分析建模法:面向数据流,数据流图、数据词典,E-R图,无法描述,N-S图,PAD图
- 信息工程法:在E-R图上发展而来,问题域,实体,关系,企业模型、流程模型、数据模型、
- 功能分解法: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
- 面向对象方法:自底向上,UML、4+1视图,封装、继承、多态
影响软件维护工作的因素有哪些
可理解性:通过阅读源代码和相关文档,了解软件的功能和如何运行的容易程度 可测试性:验证软件程序正确的难易程度 可修改性:修改软件的难易程度 可靠性:软件稳定运行时长 可移植性: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难易程度 可使用性:软件使用的难易程度,心智负担
信息系统架构
信息系统架构的4种架构模式:
- 单机应用模式:运行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独立的应用程序
- C/S模式:最常见,基于TCP/IP协议,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TCP或UDP包,服务端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之后,响应回TCP或者UDP包
- 两层C/S:前端+数据库
- 三层C/S或者B/S: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
- 多层C/S:加入中间件/应用层
- MVC
- SOA架构:WebService、远程过程调用
- 企业数据交换总线:为不同企业应用提供信息交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