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坐标系统
地理坐标系统(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简称 GCS) 是用于定义地球表面任意点位置的基本参考框架。它通过角度单位(经度和纬度) 来描述位置,是空间定位的基础。以下是深入解析:
核心概念
- 球面坐标系:
- 地理坐标系将地球视为一个规则的旋转椭球体(接近真实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 其坐标值用经纬度(Longitude, Latitude) 表示:
- 经度(λ):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 为基准,向东为东经(0°~180°E),向西为西经(0°~180°W)。
- 纬度(φ):以赤道(0°纬线) 为基准,向北为北纬(0°~90°N),向南为南纬(0°~90°S)。
- 单位:
- 经纬度以角度单位表示(度°、分′、秒″,或十进制小数度)。
- 不是线性距离单位(如米)。1°经度的实际距离在赤道约111km,在极地为0;1°纬度距离恒定为约111km。
- 大地基准面(Datum):
- 地理坐标系必须绑定一个“大地基准面”,用于定义:
- 地球椭球的形状(长半轴、扁率);
- 椭球与地球真实质心/表面的位置关系(原点偏移)。
- 地理坐标系必须绑定一个“大地基准面”,用于定义:
- 常见基准面举例:
- WGS84:全球卫星定位(GPS)使用的基准面(地心);
- CGCS2000:中国国家坐标系基准面(地心);
- 北京54、西安80:中国旧坐标系的区域基准面(局部参考)。
- 为何需要地理坐标系?
- 统一定位语言:
- 提供全球通用的“地理地址”(如:北京天安门≈ 116.397°E, 39.909°N)。
- 空间数据存储基础:
- 遥感影像、GPS轨迹、地理边界等原始数据通常以经纬度存储。
- 投影坐标的源头:
- 所有平面地图(如高斯投影、墨卡托投影)均由地理坐标系数学投影转换而来
EPSG
EPSG(通常读作 "E-P-S-G")是一个全球性的坐标参考系统数据库及其标准编码体系的名称。它最初由欧洲石油测绘组 (European Petroleum Survey Group) 于 1980 年代建立并维护,该组织后来解散。现在,其数据集由国际OGC(开放地理空间联盟) 下属的 EPSG Geodetic Parameter Dataset 工作组维护和发布。
简单来说,EPSG 是一套赋予全球各地不同坐标系唯一标准编号的系统。
EPSG代码解释
例如:CGCS2000 / 3-degree Gauss-Kruger CM 120E
- CGCS2000
- 全称: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 含义: 这是中国官方于2008年开始正式启用的、基于现代卫星测量技术建立的全国统一大地坐标系。
- 基准: 基于地球质心,是一个地心、动态的坐标系(参考框架)。
- 参考椭球: CGCS2000椭球(长半轴 a ≈ 6378137.0 米,扁率倒数 f⁻¹ ≈ 298.257222101)。
- 3-degree Gauss-Kruger
- 全称: Three-degree Gauss-Kruger Grid (3度分带高斯-克吕格格网)
- 含义: 指的是中国采用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Gauss-Krüger Projection) 的3度分带方案。
- 投影性质: 是一种横轴墨卡托投影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其特点是:
- 经线投影后为曲线。
- 纬线投影后为曲线。
- 中央经线 (Central Meridian, CM) 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比保持为1(没有变形)。
- 中央经线两侧的变形:距离中央经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
- 分带目的:为了控制投影变形,将全球或全国按经度差划分为一系列狭窄的投影带(每条带宽 3 度),每个带都独立进行投影并建立自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x, y)。
- 3度分带: 从东经 1.5° 开始,自西向东每隔 3° 划分一个投影带(第1带的中央经线是东经3°,第2带是东经6°,...第n带的中央经线是东经(3n)°)。
- X、Y坐标(投影坐标):
- Y坐标 (东坐标 E): 为避免横坐标为负值,规定将每个投影带的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公里。因此,投影后的横坐标值为:带内自然坐标值 (m) + 500, 000 m。
- X坐标 (北坐标 N): 表示该点距离赤道的距离(以米为单位)。在赤道以北为正。
- CM 120E
- CM: Central Meridian 的缩写,即中央经线。
- 120E: 东经120度。
- 含义: 该坐标参考系(投影坐标系)是专门为 中央经线为东经120° 的3度投影带 建立的。
- 东经120°是哪个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根据中国使用的3度分带规则,带的带号与中央经线的关系是:带号 (N) = 中央经线经度 / 3。
- 所以 120° / 3 = 40。这表示东经120°是第40带的中央经线。
- 这个投影带的经度范围是:(带号 _ 3°) ± 1.5°,即 (40 _ 3°) ± 1.5°= 东经118.5°至东经121.5°。
- 覆盖区域: 该投影带大致覆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台湾(大部分) 等省市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实际覆盖范围需结合纬度看)。
- 总结:CGCS2000 / 3-degree Gauss-Kruger CM 120E 是什么?
- 这是一个投影坐标参考系 (Projected Coordinate Reference System, Projected CRS),其具体定义是:
坐标参考系统
CRS
是 Coordinate Reference System 的缩写,中文译为坐标参考系统。它是地理空间数据定位的基准框架 ,定义了坐标数值如何对应真实地球位置。
核心作用
功能 | 说明 |
---|---|
空间定位 | 确定地理对象(点/线/面)在地球表面的精确位置 |
数据对齐 | 使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能精确叠加(如卫星图+道路网) |
坐标转换基础 | 支持地理坐标系(GCS)与投影坐标系(PCS)的相互转换 |
- CRS = 空间数据的“定位语言”
如同GPS需要知道经纬度(GCS)或地图网格坐标(PCS)才能精确定位。
- CRS的核心三元组
实际应用场景
- 当使用 CGCS2000 / 3-degree Gauss-Kruger CM 120E时:
- 类型 = 投影坐标系(PCS)
- 基准 = CGCS2000
- 参数 = 高斯投影,中央经线120°,3°分带
- EPSG编码 =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