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制度
重点:货币制度、货币分层
货币
起源
货币产生于交换关系,是交换的媒介,可以简化交换关系
物物交换->通过媒介交换
相关理论:
- 交换媒介说-亚里士多德
- 先王铸币说-管子
- 市场交易说-司马迁
双重巧合难题:增加交易成本,货币媒介的引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定义
- 马克思:一般等价物
- 西方经济学:被普遍接受的
- 凯恩斯:货币是流动性的
🌟什么是流动性?
包含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成现实的购买力而不受损失
的能力(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合理的成本迅速筹集资金的能力。
形式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金属货币代替实物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
- 价值高
- 易分割
- 易储藏
- 易携带
纸币一般认为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符号(100元的纸币并不意味着它价值100元,而是它表示100元的价值符号)
币值的稳定性会危害普遍接受性,购买力=物价水平的倒数=
🌟充当货币的两个条件:币值稳定性
、普遍接受性
- 普遍接受性:金属货币本身有价值
- 稳定性:金属货币的
自动蓄水池机制
- 前提: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
- 情景:t=0期,1g货币黄金=1g商品黄金(金项链);t=1期,市场上货币黄金增多,1g货币黄金=0.9g商品黄金,此时存在套利机制(思考如何套利呢?)。
- 影响:将货币黄金转化为商品黄金,退出流通;相应的如果商品黄金增多,则货币黄金会自动转换为商品黄金,进入流通。
纸币具有货币蓄水池机制么?为什么?不存在,因为它只是价值符号,没有价值
无风险套利:无成本、无风险、正收益
纸币
纸币没有价值,为什么会被普遍接受呢?背后是政府的信用,通过立法强制人民接受纸币。
职能
- 交易媒介:购买和支付手段
-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支付手段:赊账
- 🌟判断依据:是否有时间间隔,例如
大宗交易
、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
、工资和劳动报酬
这3种是支付手段
- 价值尺度: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 货币单位是发挥价值尺度职能的必要条件
- 贮藏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 在变现时不需要承担价值损失
INFO
A是B的必要条件:B=>A,但是A推不出B
A是B的充分条件:A=>B,但是B推不出A
货币制度
政府对一系列货币问题的安排
- 币材: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
- 货币单位
- 🌟货币的法偿能力:法律赋予该种货币的偿付能力,包括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 在金属本位制下,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 但是在纸币本位制下,主币(标准一个货币单位的通货,例如中国的
元
)和辅币(小于一个标准货币单位的通货)是按照币值划分的,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 🌟铸币税:由政府垄断货币铸造获取的收入,在金属本位下,铸币税=金属铸币面值-发行成本,在纸币本位下,铸币税=纸币面值(或购买力)-发行成本
- ⭐️发行准备制度:现金准备和票券准备
INFO
存款货币不具有法偿资格
国家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金本位制
->信用货币本位制
金本位制又包含: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 金银复本位制
- 特点: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都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之间可以自由兑换
- 发展:
平行本位制
(政府不限制金银兑换比价)->双本位制
(政府限制金银兑换比价),那么就会出现市场价和官价,两者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相等的,因此出现了格雷欣法则 - 🌟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双本位制,劣币(官价高于市场价)驱逐(从流通领域中)良币(官价低于市场价),良币不发挥交易职能,劣币发挥交易职能
- 假设在市场中1j=10y,官价1j=5y,谁是劣币?谁是良币?谁将充斥流通领域?
- ⭐️金币本位制
- 金币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自由输入国境
- 金块本位制:只有银行券达到一定数量时才可以兑换为金块
- 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首先将本国的银行券兑换为外汇,后在外国兑换黄金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1880-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2)->牙买加体系(1972-)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背景:英国凯恩斯计划(超主权货币)和
美国怀特计划
(基于美元) - 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盯住汇率制)
- 缺陷:🌟格特里芬两难
- 含义:信心和清偿力的矛盾
- 原因:
- 传导逻辑:世界经济规模
->国际贸易规模 ->美元需求 - ->美元供给没有上升(美国保持顺差)->全球清偿力不足
- ->美元供给上升(美国保持逆差)
->但是黄金产量固定,必然导致美元兑换黄金的信心不足
- 背景:英国凯恩斯计划(超主权货币)和
- 牙买加体系
- 特点: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制度多样化
⭐️货币分层
- 目的:便于调控、便于检测
- 依据:流动性
- 内容-中国:银行中的库存现金不包含在货币分层中
- M0-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公众-居民、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
购买力的体现
- M1-狭义货币(交易媒介):M0+
单位
活期存款+单位
协定存款(单位指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 - 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
- 准货币QM(贮藏手段):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
活期、定期存款、信托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非存款类/银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
,未来和潜在的购买力
- M0-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公众-居民、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
-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 含义:M1/M2
- 影响:
意味着经济趋热(货币从定期存款转换为活期存款), 意味着经济趋冷(货币从活期存款转换为定期存款)